东华原学术课堂 | 一文读懂中药汤剂、膏方和粉剂!
2022-08-12 科研技术
中医药发展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中医已经出现,历经数千年发展,从最初的医药不分家,到“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的医药分工,从民间“悬壶济世”到皇家“御药院”“尚药局”再到明清私营“同仁堂”等药店的发展,中医药理论逐步扩展完善,中药调剂和制备器具日渐精细先进,中医药管理体系也更加系统完备。
取自大自然的中药材,经过多方验证后调制的中药,在千百年悠长岁月里治愈、滋养着中华民族,其中各种剂型的中药发挥着其他医疗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
《黄帝内经》中提及了汤、丸、散、膏、酒、丹等多种中药剂型,经历代医家钻研发展,到明代《本草纲目》中,载有的剂型已达40余种。根据药物种类功效的不同,所用的剂型是有明显区别的。要根据药物特性和用药需求入手。《神农本草经》中有云:“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中药汤剂
“宜水煮者”指的就是中药汤剂。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不同中药剂型适用的病症也有所差异。
在应对新冠疫情时,“清肺排毒汤”在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被列入中医临床治疗期首选。中药汤剂以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功效,取得了显著的抗疫效果,还传播到了海外,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做出独特的中医药贡献。
但中药汤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遵守传统汤剂制备法则。如泡药时长、先煎后下、一煎两煎、包煎烊化等各项程序都有章可循,如果不顾法则,盲目煎煮,轻则无效伤财,重则损身害命。
此前,为确保“清肺排毒汤”的疗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发文强调:“‘清肺排毒汤’应使用传统中药饮片调配,水煎煮使用,生石膏须先煎,共煎共煮程序必不可少。”由此可知中药煎煮的专业性有多么重要。
从传统的砂锅到功能完备的煎药机,中药汤剂的制备从古朴迈向了现代,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不过,中药汤剂在现代社会应用过程中,一个难题浮出水面:“一人一方”的需求难以满足。但这又是中医诊疗的特色也是根本精髓之一。“一人一方”不仅限于简单的中药煎煮,还涉及到大批量、快节奏、特色化、有针对性的煎煮。汤药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我们常见的中成药,虽然有共煎的过程,但并没有做到“一人一方”,而中药配方颗粒虽然能针对每个人进行配方,但却丢失了共煎共煮这一关键过程。
在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饮片企业建设的现代化煎药中心起到了一个桥梁的关键作用,一般患者看病的当日或次日即可送药上门。
膏方
膏方又可称膏剂,一般有外用、内服两种。膏剂包括煎膏(即膏滋)、流浸膏、浸膏、软膏、硬膏等。一般来说,急症和危重症治疗时通常不用膏方,膏方在滋补领域应用较广。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群、慢性病人群、早衰人群和部分儿童群体等都可以通过膏方来调理身体,滋补不足。
传统制膏的浸泡、煎煮、澄清、过滤、浓缩、收膏、包装等复杂工序,现在都可以通过自动化机械来完成。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衷敬柏在《中国中医药报》撰文指出:膏方有以下几大好处,一是药味多,可多方兼顾;二是效果温和而持久;三是每日服用量小,能节省药材;四是口感好,不易伤胃;五是体积小,携带方便,而且可以长时间保存。
粉剂
在探索如何能有效平衡快捷和疗效,兼顾存放和携带的多种功能时,粉剂成为汤剂、膏方之外的不二选择。
不同于市面上的免煎颗粒,此处提及的粉剂是指合煎汤剂经干燥制成的中药粉。合煎过程的重要性在上文汤剂处已有说明,合煎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和直接打磨成粉具有根本的差异。合煎产生的增溶、增效、降毒等作用,在汤剂干燥制成的粉剂中依然能够保留。
此外,那些不适用直接打粉的药材也能合煎干燥制粉后,以粉剂的形式服用,例如:动物组织或者动物药材、有毒性的药材、含挥发油的药材、黏性重含糖量高的药材等。
粉剂不仅保留了中药汤剂中的有效成分,保障中药疗效。在日常服用中,中药粉剂也更贴合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仅能便捷携带,而且还能延长保存时间,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不易变质。